课件编号18188536

8.2《登高》说课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67297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登高,课件,23张,PPT,统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登高》说课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教学设计的凭据 (一)教材: 《登高》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第二首诗。本单元主要学习古诗词,第8课由三首体式不同、风格各异的唐诗构成,分别是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登高》以及乐府诗《琵琶行》。 (二)学情: 优势: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乐于展示自我,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和鉴赏技巧 不足: 学生对诗歌的深层内涵的理解和对诗歌鉴赏技巧的把握存在不足 高一语文诗词教学不能只停留于现象和知识本身,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要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从而深层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二、教学设计及其理由 (一)总体设计及其理由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吟诵诗歌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在这一基础上体会诗歌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意蕴深远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诗人由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深沉情感,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的情怀中汲取精神养料。 2.教学重点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景、境、情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同时,着重理解诗人对国家之秋、社会之秋的悲,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4.教学方法 (1)诵读吟咏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要反复地读”。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品,是语言与情感的巧妙结合。杜甫的诗歌一向注重语言的锤炼和音韵之美。因此我选择以诵读法贯穿整个课堂。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会多处灵活运用诵读法,紧扣朗诵,发挥诵读传情达意,移情会意的作用,因声求气,循声得情,带领学生较快的走近诗人,走进他的诗歌,去触摸融于诗歌中的诗人的情怀。 (2)对话合作与点拨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在品读诗歌深入探究诗歌意象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通过提问点拨法,深化学生的探讨,引导他们体会诗歌的情韵美,突破教学难点。 5.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6.教学时数 1课时 (二)具体设计及其理由 1、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由 (1)导语 秋,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给我们呈现的是深秋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在萧瑟凄凉的黄昏孤独的身影;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在深秋,呈现的却是一幅绚烂多彩,生气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2)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写作背景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