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源于自然的启示 肌理与应用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什么叫肌理及种类和应用。 课标解读:使学生了解认识肌理并学会如何创造并将它应用在绘画与生活中。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叫肌理及其种类与特点效果。 教学难点:在创造中敢于大胆的尝试与创新。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什么是肌理? 学生回答:物体表面的纹理。 教师补充: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发展: 1、给出肌理简单定义: 物象表面或画面表面的微观的纹理与色彩, 它源于物象表面材质的组织结构。肌理可分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 2、教师展示一组图片。 指出肌理的形式: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视觉肌理:用眼睛观察的表面纹理,又叫平面性肌理。如:木纹、大理石纹、动物皮纹等。 触觉肌理:用手触摸感觉到的肌理,有凹凸的浮雕感,又叫非平面性肌理。如:树皮纹、毛衣、草席等。 3绘画中的肌理: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4、我们可以自己制作肌理吗? ①介绍制作肌理的技法: 拓印法、吹彩法、滴流法、撒盐法、皱纸法、吸附法、抗水法、飞白法、喷刷法、弹线法、刮法、擦印法…… ②学生课前预习有关肌理制作的方法,并自行分成小组研究制作。 ③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分别上台来展示组内研究的肌理制作技法: 各小组分别上台讲解演示制作肌理的技法。 5、肌理画的创作。 各组根据桌上所给出的材料,自行创作一幅肌理作品。每个小组桌上的材料都不同。 6、学生作品展示,教师对每组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7、教师总结。 课后多思考、多研究,制作出自己想要的肌理作品来丰富、装饰我们的生活。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