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柳树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夏季婀娜多姿,极具观赏价值。福建泉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种柳树作为行道树,但柳树长得高矮不一,有的断枝,有的被虫蛀,每年都要补植不少,终年不落叶,影响城市景观。泉州的行道树将改种华南的常绿乔木柳叶榕,叶子像柳叶,遮阴效果极佳。据此完成1~3题。 1.泉州的地带性植被是( ) A.针阔叶混交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2.下列城市更适合种柳树的是( ) A.济南 B.广州 C.上海 D.三亚 3.影响城市行道树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地形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喜湿 B.喜阴、喜湿 C.耐寒、喜旱 D.喜热、耐旱 5.调查发现,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光照更加充足 C.降水逐渐变少 D.水土流失加重 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与海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7.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 ) 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 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 C.植被类型趋于丰富 D.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 下图是两种典型植被类型的景观图。据此完成8~9题。 甲 乙 8.图中甲、乙两种典型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温带草原 C.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 D.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9.下列关于乙图植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发叶,秋冬落叶 B.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 C.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零 D.乔木多蜡质叶片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中间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 A.荒漠 B.水乡 C.森林 D.草原 11.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潮湿 D.寒冷干燥 原始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但土壤贫瘠。由于人类活动的开发,某热带雨林地区“刀耕火种”普遍盛行,土地退化严重。烧荒后的土地,有的开垦为耕地,有的因反复烧荒退化成荒草坡。栽种一两年后休耕几年, 恢复地力,形成次生林,再进行新一轮砍烧种植。 (注:以原始自然土壤养分为100%)据此完成12~13题。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衰退率(%) 项目 有机质 有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次生林 2.06 0.83 7.61 5.45 耕地 33.44 39.83 0.37 -53.92 荒草坡 48.96 48.87 93.48 52.78 12.造成原始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量 C.气候 D.地形 13.“刀耕火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现为( ) A.刚刚烧荒后的土壤,养分含量低 B.次生林土壤养分与自然土壤差别大 C.荒草坡土地,土壤养分减幅最大 D.耕地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 草地总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生物量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为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图,Ⅰ、Ⅱ、Ⅲ代表退化程度不同的三种草地,其中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读图,完成14~16题。 14.导致三种草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 ) A.强风 B.低温 C.干旱 D.过度放牧 15.黑土滩、退化的人工草地、未退化的天然草地分别对应图中的( ) A.Ⅰ、Ⅱ、Ⅲ B.Ⅱ、Ⅲ、Ⅰ C.Ⅱ、Ⅰ、Ⅲ D.Ⅲ、Ⅱ、Ⅰ 16.针对黑土滩的治理,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设置围栏禁牧 ②禁捕食草动物 ③设置草方格沙障 ④补播草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