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第五单元导读课 课题:单元导读课———整体感知单元主体内容 内容分析: 这是本册的第五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以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识字课,之后是语文园地五。 《画》这首谜语诗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对仗工整,妙趣横生。《大小多少》是一首儿歌,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小书包》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日月明》用节奏明快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升国旗》包含三个词语和一首儿歌,儿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渗透了有关国旗的知识和爱国的情感。 这五篇识字课文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 语文园地五呈现了4组词语(与时间有关)、2组汉字(草字头、木字旁)、8个带拼音的词语(辨别易混淆的音节)、两个汉字书写规则、一首古诗、一个故事《拔萝卜》,在《拔萝卜》这个任务中,学生需要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途径,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果。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单元整体架构,理清单元学习思路。 2.通过观察图片,体会课文标题,图文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体验、分享与交流,小结归纳,在丰富的课文内容中感知多种识字方法。 4.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 重、难点: 1.通过观察图片,体会课文标题,图文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体验、分享与交流,小结归纳,在丰富的课文内容中感知多种识字方法。 3.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 活动流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谈话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图片,要求学生看课件,观察单元目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 学生看课件,观察单元目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 活动意图:通过谈话,引出话题,了解单元的整体内容。 环节二:学习新知 一、看图猜题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和图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信息,猜测出对应的课文题目。 二、朗读发现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和图片,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尝试发现课文中包含的识字方法。 三、归纳小结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要求学生回顾五篇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中出现的识字方法。 四、理清思路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和图片,要求学生回顾单元整体构架,理清单元学习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信息,猜测出对应的课文题目。 学生朗读课文,尝试发现课文中包含的识字方法。 学生回顾五篇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中出现的识字方法。 学生回顾单元整体构架,理清单元学习思路。 活动意图:通过“看图猜题”环节,借助图片,猜测课题,能够将图片与课题进行有效融合,加强理解;通过“朗读发现”环节,学生可以逐步找出课文中隐藏的识字方法;在“归纳小结”环节,整理归纳出课文中出现的五种识字方法;最后,在“理清思路”环节,回顾单元整体构架,理清单元学习思路。 环节三:拓展思考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问题和表格,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活动意图:问题驱动,引发思考,呈现“生字预习表”,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 1.朗读课文,再次回顾单元学习思路。 2.预习60个“会认的字”,完成“生字预习表”。 3.尝试整理归纳自己使用的“识字方法”。 4.尝试与同学分享自己使用的“识字方法” 。 板书: 第五单元 第1课 导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