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79067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49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一年级,上册,认识,加减法,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段 小学低年级 学科 数学 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加减混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相应的计算, 本单元之前学生学习了1~5的认识和计算,之后还要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及计算,本单元对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核心素养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相应的计算,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为本节课理解算法提供了基础。之后,学生还将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及计算,内容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本节内容中利用天鹅飞来和飞走的情境故事为主题,可以以此对学生渗透德育和美育,努力实现五育并举。 3.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对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同时,课本设计了丰富的图片,可以创设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孩子们能够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但在表达算法时语言可能不够精简和规范,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多表达的机会,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同时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学习目标确定 1.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5.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难点:根据图中的内容正确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 6.教学准备 PPT、口算卡片、 7.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环节一:口算小达人,出示连加连减算式卡片、学生读算式说结果,并说说计算过程 环节二:播放《四小天鹅》舞曲的视频引出本节课“天鹅”,进而引出课题 环节一:例4+3+3=10,先算4+3=7,再算7+3=10。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 环节二: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这是什么舞,有什么感受 环节一通过口算活动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环节二以《四小天鹅》为切入,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知 (一)先加后减模型 原来有4只天鹅,先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3只,湖里现在有几只天鹅? (二)先减后加模型 (三)比较并总结计算方法 (一)生描述图片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摆圆片、列算式、讨论计算方法。 “先计算4+3=7,再计算7-2等于5,师强调第二步是用7来减” (二)学生已有第一种模型的经验,自主探索第二种模型。 (三)加减混合算式与连加连减算式一样,计算的时候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1.由学生观察天鹅飞来又飞走的过程,描述其情境,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由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提出第二步应该说和计算,使得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理解算理,提升数感,培养核心素养。 3.比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帮助学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 2、请你算一算 3、魔法变变变(直接计算) 独立计算 小组合作 抢答 对于知识的掌握,仅仅有学习过程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学以致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调动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 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渗透保护天鹅,保护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