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79155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二课时)课件 (共18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日期:2025-05-2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52124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生物,1.1.2,七年级,北师大,PPT,1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第一章 01 02 03 04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课程讲解 总结与课后作业 目 录 学习目标 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明确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3. 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重难点 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特点。 2. 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 3.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等,都是生物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 那生物能影响改变环境吗?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舟蛾 北极熊 2.拟态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枯叶蝶 枯叶螳螂 尺蠖 利于避敌、捕食 3.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出汗 别碰我!我可不好惹! 警告: 4.生理结构适应 5.行为习惯适应环境 分析:以上这些例子均体现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但这种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三、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大树底下比建筑物下阴暗处感觉更凉快呢? 二、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某校夏季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和湿度测定 地点 项目 不同植被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温度(℃) 30.5 28.4 26.5 相对湿度(%) 77.8 87.8 97.2 你能从表格中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增大湿度。其调节气候的作用与其蒸腾作用相关。 水华 淡水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含有大量氮、磷、钾的废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绿色油状漂浮物的一种现象。 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 旱极而蝗 有利影响: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课堂小结 生物多样性 生物因素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 同种生物:互助、相互斗争 不同生物:捕食、竞争、寄生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有害影响: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等 课堂检测 1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 .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 .生物能够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 B .生物能够影响它所生活的环境 C .生物依赖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A 3.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 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 4.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都能适应环境 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 D 下节课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