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79748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同步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2281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穿井得一人,PPT,20张,课件,同步
  • cover
(课件网) 《穿井得一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快速阅读的基本方法,梳理寓言的情节脉络。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结合故事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3、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翻译文言文。 了解作者—吕不韦 吕不韦( -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了解作品—《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学习诵读,感知内容。 1、诵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目标一: 学会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感知文意 溉(gài) 汲(jí) 学会诵读 节奏规律:1、虚词后停顿;2、主语后停顿;3、意义单位后停顿。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感知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请两位同学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词或值得摘录的词写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可就字音、字形或词义角度分析) 交流积累 穿:挖掘,开凿。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令:派遣。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求闻之若此:求,听闻。闻,传闻。之,倒装的标志,不译. 若此:像这样,如此。 不若:不如。 记一记 重点积累下面文言词语。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就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让宋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询问这件事,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说一说 同桌口译接龙,把自己口译困难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交流解决。 把握寓言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结合故事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目标二: 文体知识: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文体知识:寓言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