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90046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复习课件(43张)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5-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81444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二,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地理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 元 复 习 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contents 目录 2.构造地貌的形成 3.河流地貌的发育 4.课时作业 河流地貌 体系构建 PART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主要类型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的形成。 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 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内力作用与地貌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 表现形式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地貌。 岩浆流出地表经冷却形成熔岩高原。 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地貌实例 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 不直接塑造地貌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地貌实例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 长江三峡、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溶蚀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可溶性岩石,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 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挪威的峡湾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 分布地区 地貌实例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碛湖、冰碛平原。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东欧平原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质量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质量小的物质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恒河三角洲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 沙丘、黄土高原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等。 滨海地区。 海滩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风化作用不是风力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易错点拨 (1)三大类岩石 三、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类型 形成过程 岩石特点 代表岩石 实用用途 岩 浆 岩 侵入岩 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