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90345

粤教版地方综合课程 七年级上册 主题8 探寻岭南的古代经济 教学设计(PDF版)

日期:2024-10-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6453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岭南,PDF,教学设计,经济,古代,探寻
  • cover
《地方综合课程》教学设计 探寻岭南的古代经济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粤教版《地方综合课程》七年级上册 知识目标 教材第 72~79页。 1.了解岭南古代农业发展史。 2.了解岭南古代特色手工业。 教学重难点 3.了解岭南古代船家文化。 重点 能力目标 了解岭南古代农业的发展历史,手工业 的兴盛和岭南船家文化。 提高对岭南古代经济发展的认知。 难点 情感目标 1.从史料中了解岭南古代农业的发展历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先民的智慧,热爱 史和影响因素。 2.学习珠江三角洲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 岭南这片土地。 生产方式———桑基鱼塘。 方法目标 3.认识古代广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手工业 掌握文献检索、实地考察等学习方法。 产品。 教学过程 一、起跑线 教师呈现诗句和图片,让学生朗读诗歌,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古代岭南农业生活和生 产场景。 古诗解读:《插田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任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期间写的,课文中 展示的是这首诗的首六句。首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 好风光,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 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草白水的 鲜明色彩分外调和。这几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描绘出古代岭南 1 农业的生产场景:春季插秧,也体现了唐代时期,水稻移栽技术的运用。 描述场景: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容易灌溉,耕种方便;种植 水稻和蚕桑,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男耕女织,早期勤耕作,归来戴月光;稻田养鱼历史悠 久,在岭南地区鱼和稻是分不开的,很早就形成了人养塘、塘育鱼,稻田养鱼,鱼护稻田的 农业循环… 二、活动营 活动一:探寻岭南农业发展史 1.教师呈现陶犁田、耙田模型的图片,呈现陶水田模型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古代广东 地区的农业发展概况,让同学们回答古代广东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概况:这批出土的文物表明广东农业生产在汉晋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珠江三 角洲一带已经脱离“火耕水耨”形态而走上精耕细作道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达到先进水 平,为我国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业发展特点:从这些模型中可以看出岭南农业生产的特点,水田平整,水源充足,田 埂设计利于引水灌溉和冬季蓄水;掌握了插秧和牛耕技术,且犁而后耙的耕作技术相当先进; 水田模型表现了插秧与收割同时进行的情景,反映汉代珠江三角洲水稻已经一年两熟;生产 中并用小船作为运输工具等。 2.教师根据课文介绍岭南农业的发展历程,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了古代岭南农业 发展,并作答。 参考史料: (1)先秦时,岭南大地被原始森林覆盖,犀牛、野象出没,人烟稀少,岭南农业尚处 在原始阶段,其使用的农具以石制器具为主体。战国时期随着中原势力的逐渐渗透,铁制农 具在岭南地区零星出现。进入秦汉以后,中央政权在这里设郡置县,移民屯垦,不仅封建统 治秩序得以建立,先进的铁制农具和生产技术亦随之推广。仅从广东一地的考古资料看,至 1979 年,战国时期的铁器仅有铁口锄、锄斧两件,而秦汉铁器则多达三百余件,增幅达 150 倍以上,而且种类丰富,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牛耕在岭南地区的推广情况,考古 资料也有诸多的反映。如广州、佛山等地汉代墓葬中就发现不少陶牛的形象。汉武以后,随 着对岭南地区直接政治控制的确立,大规模、持久性普及推广铁器牛耕的客观环境形成,岭 南地区铁器牛耕的推广活动也逐渐系统化,成效亦更为卓著。除铁器牛耕对岭南稻作农业发 展产生重大影响之外,中原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亦在岭南地区有了一定的传播与发展。 岭南是我国水果的丰产地,水果栽培有着悠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