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96318

冀人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5.19 太阳与影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535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版,2017,四年级,上册,5.19,太阳
  • cover
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太阳、地球和月球 核心概念 认识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学习内容与要求 认识形成影子的条件。 归纳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19.太阳与影子 课 型 活动探究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太阳会东升西落 、能发光发热之后 ,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一“找影子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形成影子的条件 。活动二2“观察影子的变化”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测、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归纳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知识 1. 能描述形成影子的原因和条件。 2. 能归纳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能简单描述用日晷观测时的方法。 科学探究 1. 能根据影子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 2. 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子形成的条件。 3. 能利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4. 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 能按要求制作简易日晷并用日晷观测时间。 科学态度 1. 能对影子的产生和日影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 2. 能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3. 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与难点 1. 能描述形成影子的原因和条件。 2. 能归纳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1.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和物会产生( )。 2.早晨,太阳在( )。傍晚,太阳在( )。 3.自主预习19课。 关键问题解决 能描述形成影子的原因和条件。 2. 能归纳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学习评价设计 能描述形成影子的原因和条件。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级备课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出示小华上学和放学时的图片,请你观察图中小华的影子有什么不同点? 2. 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它又是如何变化的 1. 引导:阳光下我们会看到物体的影子。 2. 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它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自主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对此情境非常熟悉, 但不清楚影子变化与什么有关 ,这种认识冲突很容易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出探究性问题 :“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呢 ?它又是如何变化 的 ?”环节二:观察探究,形成知识 1. 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 (1) 引导:请同学们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是否有影子形成,想一想,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2) 讲解实验方法:①打开手电筒,观察没有挡光的手时是否有影子。②打开手电筒,用手挡住光,观察是否有影子。③变换各种手势,观察手影怎样变化。 2. 探究日影变化规律。 (1) 引导:在不同的时间,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不一样的。让我们先制作一个观察影子的模型,再用模型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 (2) 讲解制作模型的方法:,①在素描纸上用直尺和直角三角板画两条垂直相交的线。 ②在图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③将水笔笔杆用胶水固定在交点的位置上。 1.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 3. 讨论:影子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4. 小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影子。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和物都会产生影子。 1.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观察影子的模型。 2. 出示实验方法: ①将做好的模型放在太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平面上。 ②按照方位摆放模型。 ③分别在 10 点、11 点、12 点、13 点、14 点和 15 点时,描绘出笔杆影子的位置和长度。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和绘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3 页中。(该实验可以利用手电筒模拟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