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生态系统的稳态 练习 一、单选题 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很多古诗词不仅抒发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往往还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有相互抑制作用 B.“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燕子表达的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2.为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20年1月起,实施10年禁渔期,且每年投放大量不同鱼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施禁渔并投放大量不同鱼苗,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由于它存在以正反馈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 C.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 D.10年禁渔期有利于长江流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终处于动态平衡 3.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甲可知,D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受到破坏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4.生物科学离不开调查与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调查某小山坡上珙桐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其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B.调查群落的丰富度时,为充分了解群落的结构,在统计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实验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并进行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 D.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设计制作生态缸,需将生态缸置于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 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6.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样测定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图。在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水体溶解氧较高 B.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增多 C.浮游动物可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大量减少 D.浮游生物爆发致使水体有害物质浓度升高 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裸岩上群落演替顺序:裸岩—地衣—草本—灌木—苔藓—森林 C.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 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反馈调节可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 B.因为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时不易恢复 C.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D.河流中的污染物的自身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9.某人工养鱼缸中用的水是洁净的池塘水。池塘水中含有丰富的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及细菌,浮游动物可取食藻类,鱼类取食浮游藻类、浮游动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