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17926

8.2《登高》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3550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登高,课件,20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登 高 杜 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 ,世称杜少陵。与李白齐名,世称“ ”。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 ”,正因为杜甫写出了诗史,所以人们称他为“ ” 。 子美 少陵野老 大李杜 诗史 诗圣 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之语,后指杜诗的风格特色。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悲 秋: “悲秋”是因萧瑟秋景而伤感。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中国诗人中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慰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而慨叹,进而产生悲秋的情绪。 听范读,明节奏 说感受,找诗眼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悲! 字词释义: 1.渚清沙白 (        ) 2.鸟飞回 (        ) 3.无边落木 (        ) 4.萧萧下 (         ) 5.繁霜鬓 (          ) 6.潦倒 (        ) 7.新停 (        ) 中的小洲  盘旋  落叶 草木摇落的声音  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衰颓,失意  刚刚停止 [文白对译] 诗人因何而悲???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风急———凄寒 天高———辽远 / 内心很孤单渺小 猿啸———叫声凄哀,闻者欲哭,悲情顿生 鸟飞回———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暮年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无边、不尽———透出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仰望/俯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以上四句写景,景中已自有情 ———融情入景 既具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也饱含着诗人特殊的感彩,表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情———主观化了的客观景物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宋代罗大经 八悲: 他乡做客, 常作客, 万里做客, 又当萧瑟秋天, 年到晚年一事无成, 亲朋亡散, 孤零零的独自登山, 身患疾病 史上最悲的一句诗!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已结束几年 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衰年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