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框 学习伴成长 【设计依据】 “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这两个学习观念的提出,不断地冲击和改变着我们对待学习的看法,我们的学习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被刷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敬业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愿意主动学习。 2.通过本框,引导学生能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学会知识迁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懂得与人相处,拥有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 3.通过本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求新知的能力。 4.通过本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生学习的意识。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2.突破策略: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学习点亮生命”。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学习与生命同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从而有效突破“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难点:对学习的认识。 2.突破策略: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列举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学习不仅表现为学校课堂,而且表现为社会生活中的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学习没有终点。这种让学生先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再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轻松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同时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思路】 【过程描述】 一、课堂导入 【活动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你认得这两个字吗?在你看来,①至⑦各自表达什么意思? 问题2:我们共同认可的解释是什么? 【操作建议】 1.小组讨论。六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猜测繁体字“学”“习”的偏旁部首所要表达的意思,小组中一人负责进行记录。 2.分享交流。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交流感受。 3.总结提升。在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之后,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对学习的新认识。教师引导各小组从不同角度思考古人创造“学习”二字的时候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现代人对学习的新认识;指导学生在全班分享感受时应尽量避免小组之间观点的重复;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古人创造的“学习”两个字表达的意思,不拘泥于固有的对学习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打开视野,开拓广阔的学习世界。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两个汉字的演变,一方面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味到古代人是怎么看待学习的,让学生了解在古代人的观念中,学习必须从小抓起,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今我们如何看待学习。通过对“学习”二字繁体字的解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人对于“学习”的理解,同时为开展“现在人们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