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341356

8.2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期末知识点+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含解析)

日期:2025-04-1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4027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8.2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期末,知识点
  • cover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水、湿度和温度等。 3. 温度 -植物: 1)影响种子的萌发 2)如北方-针叶植物,南方--阔叶植物等等 3)山寺桃花始盛开,植物开花,春暖花开 4)南方,温度高,降雨量多———热带雨林 北方,温度低,降水总量少———草原、荒漠 ———动物 冬眠、迁徙、北极熊水分(极度缺水、水分比较充足) 荒漠:植物根系分布很深如胡杨树、 叶形为刺如仙人掌、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绿色植物多,动植物分布也多,在沙漠中,只有耐旱的动物。 4. 阳光———主要影响植物的品质和分布 (1)动物猫头鹰日落而出,大多数动物日出而作 (2)如开花的季节和时间,长日照开花植物———迎春花、杜丹、油菜 短日照———菊花、牵牛花 (3)新疆西瓜东北大米的品质 (4)喜阳———松、小麦、玉米,喜阴:田七、蕨类、人参。 (5)绿藻通常分布在海洋表层、红藻通常分布在近海底层等 5.生物因素(生物种内和种间关系并举例2例)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竞争关系———草与水稻 牛和羊同吃草 捕食关系———大鱼吃小鱼 寄生关系———菟丝子和黄瓜、跳蚤与狗、蛔虫和人 共生关系———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小丑鱼和海葵 1.旗形树适应长期刮单一风向的环境; 2.仙人掌的茎变为肉质储存大量水分、叶变为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根系发达与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相适应; 3.北极熊厚厚的脂肪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 再比如:拟态———枯叶蝶;保护色———壁虎;警戒色———鲜艳的蘑菇、箭毒蛙 4.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实例如: (1)蚯蚓改良土壤; (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蝗灾啃食庄稼 (4)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5)大树底下好乘凉。森林里空气 清新(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1.生态系统由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性细菌和真菌(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因素。 2.生态系统的类型: 海洋生态系统———氧气的主要来源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荒漠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草原系统 3.生物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物种多样性———种类丰富多样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环境 保护栖息地 1.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的联系。 2.食物链的注意事项: 1)数条数 2)写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止于最高级消费者,箭头的方向指向捕食者,中间不能停止) 3.食物网———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结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4.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5.最终能量来源———太阳,直接能量来源———绿色植物 6.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7.物质在生物之间和非生物之间循环 8.物质循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9.特点: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10.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11. 生物富集———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2.借助食物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