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349981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505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
  • cover
(课件网) 03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文天祥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领会每句诗的含义; 4、体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5、背诵并默写全诗。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 导入新课 知体裁,解诗题 壹 壹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1256年,文天祥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趋向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作者简介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都城在临安(今杭州),版图主要在东南方,是与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权。南宋经济虽发达,但军事实力软弱,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线,无意收复中原。 关于南宋: 背景链接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背景介绍 “过”是路过、经过的意思。 零丁洋即“伶仃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 诗人被元军所俘虏,曾路过此地,写下此诗。 解题: 过零丁洋 诵读古诗,疏通文义 贰 读准字音 遭逢féng 干戈gē 寥liáo落 飘piāo絮xù 惶恐huáng kǒng 滩 零líng丁dīng洋 丹dān心 汗hàn青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师生读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遭逢 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 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干戈 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 冷清。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入仕功名,抗元战争已进行了四年的烽火变得寥寥落落。 诗词讲解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 代指国家。 风飘絮 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灭。 雨打萍 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如雨打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 孤苦无依的样子。 在惶恐滩头曾诉说对国事的惶恐,(如今)行经零丁洋倍感孤苦无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这里指史册。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诚忠心永垂史册。 分析诗句 首联:步入仕途,起兵抗元。 颔联:国家危难,命运艰辛。 (比喻) 颈联: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对偶) 尾联:舍生取义,名垂青史。 叙事 抒情 分析探究,理解内容 叁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1、在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 2、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已度过四年。 问题探究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问题探究 2.颔联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有何联系 明确: 此联描写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