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63585

统编版必修下册16《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468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
  • cover
倾听理性声音,提升思辨能力 —《阿房宫赋》《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倾听理性声音,提升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两篇文章中的理性所在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温故知新。 有一种声音,穿越古今,振聋发聩,警醒人心。当唐太宗陶醉在“贞观之治”的美梦中的时候,魏征说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时我们听到了这种声音;当绝大多数天下人包括司马光这样的大人物也在竭力反对变法的时候,王安石不愿“守前所为”,“欲出力助上以抗之”,这时我们又听到了这种声音......这是一种理性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房宫赋》和《六国论》。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倾听理性声音”,通过回顾《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引发学生对“理性声音”的思考,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把握理性,碰撞质疑。 1.理性光芒再现 首先让学生自由谈对“理性”的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综合得出“理性是指观点或认识合理、正确、客观、科学、全面、辩证、深刻,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催人警醒。” 然后让学生速读课文,选读文中闪耀着理性光芒的语段,并简述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各抒己见,选读课文,让学生对“理性”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2.理性声音探源 抛出问题,“理性声音”中的“理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经过充分地交流讨论,最后明确: ①理性体现在史实客观上。 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事实,客观存在,毋庸置疑。 ②理性体现在观点合理上。 《阿房宫赋》的观点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作者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自身,在于“不爱人”,这是非常合理的。六国从百姓那里抢珍宝,“几世几年,剽掠其人”,秦始皇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这些都是不爱人的表现。六国不爱人,为秦所灭,秦不爱人,仅存在14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种观点也是合理的。这句话劝诫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怕,不要采取软弱妥协的外交政策,是合理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种观点是合理的。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在于一味地割地求和,六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结果壮大了敌人的实力,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③理性体现在写作意图具有现实针对性。 杜牧生活的晚唐,大唐帝国日薄西山,已走向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处在崩溃的前夕,杜牧希望当朝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因为沉溺声色而送命,接替他的敬宗荒淫更甚,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事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大起宫室,广深色,故作《阿房宫赋》。”苏洵生活的北宋,统治者军事上无能,外交上妥协,助长了东北面的辽和西北面的西夏的嚣张气焰,他们不时进犯,而北宋王朝主要的应付方法是逐年缴纳捐品银两,换取暂时安宁喘息。由于中央集权以及对外妥协政策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作为当时无数爱国志士中的一员,苏洵试图从六国灭亡的教训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六国论》在此背景下产生。 ④理性体现在结论正确上。《阿房宫赋》的结论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的结论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两个结论即使是在今天看来这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毫不过时。结论直指统治者,具有现实针对性。令人振聋发聩,起警醒作用,闪耀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