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66396

统编版必修下册5《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508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必修,下册,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 cover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案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了解话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 2、分析两组矛盾冲突中富有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分析典型细节,准确把握周朴园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及其个性特点。 3、初步感受人性的复杂性。 【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的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初步感受人性的复杂性。 【学习指导】 课前完成预学任务。仔细阅读课本,了解话剧的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明确话剧中的矛盾冲突。课堂中带着预学问题听课,用双色笔标注和记录重点内容,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任务一:走近作者,认识话剧 1、作者介绍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 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 193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 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2、《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 ,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话剧常识戏剧的概念: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预习任务二:角色朗读,感知课文 1.有感情朗读剧本,在课文中划出集中体现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梳理故事情节。 2.尝试理清选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贵、周萍、鲁大海)关系。 3.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节选部分主要描写哪两对矛盾冲突? 二、导入新课 19 世纪 30 年代,年仅 23 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写作了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人生的不归路。这场悲剧和一个人是分不开的,他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放慢语速尽量让学生一起说出来)。今天我们将深入剧本内部,一起探究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 三、阅读课文,探究人物 学习任务一:爱与虚伪-从爱情的角度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1、内容分析要求:紧扣课文内容,自主分析,独立完成。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找一找周朴园对待不同时期的侍萍的言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待“死去”侍萍:对待眼前的侍萍 2、合作探究要求:小组讨论探究,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当三十年日思夜想的昔日情人奇迹般出现在眼前时,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态度与之前判若两人,请同学们站在周朴园的角度体会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分析其中的原因。从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怎样的人物性格? 3、拓展提高要求:发散思维,积极思考,鼓励小组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