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期末复习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声音的世界 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听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制作声音:我们可以用抖动、敲打、揉搓、吹气等方法让一张纸发声;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也能发出声音。如击掌、拍腿、打嗝、唱歌、打响指等。 用橡皮锤敲击音叉的叉股,音叉发出了声音,用手摸叉股,叉股有振动感,用发生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发声的音叉可使平静的水面溅出水花。 用鼓槌敲击鼓面,使鼓发出声音,鼓上的纸屑会随鼓面的振动而跳跃。将钢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边,另一只手压住钢尺的另一端向一侧弹拨,钢尺发出声音,这时钢尺来回运动。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随之消失 人发声是喉部的声带在振动,蟋蟀的发声是翅膀在振动,音响发声,是喇叭在振动。鸟儿的鸣叫是鸣膜在振动,小提琴发声是琴弦在振动;风发出声音是空气在振动等。 将闹钟放入玻璃罩内,能听到声音;用抽气筒抽出空气后,就听不到声音了。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把音叉的末端紧贴桌面中央,两个同学耳朵紧贴桌面,敲击音叉,两个同学都能听到音叉的声音;用手指轻轻挠桌面,也能清晰地听到声音;在水槽中用两个小石块互相轻轻敲击,可以听到石块的撞击声;用手拍打鱼缸的左侧,鱼儿会迅速游向鱼缸的右侧,当用手拍打鱼缸的右侧,鱼儿会游向鱼缸左侧。所以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取两个纸杯,将纸杯底部开一个小孔,分别将棉线两端塞入杯中并固定,一个简单的土电话就做好了。声音可以通过棉线、尼龙线、铜线、软管里的空气进行传播,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用铜线等金属线做出的土电话通话声音大是因为金属线光滑,阻力小,声音传播速度快,传声效果好。 航天员在月球工作时,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或手势才能沟通交流。无线电是指在所有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 用力敲击音叉时,声音大,轻轻敲击时,声音小。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板尺,尺子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再轻轻拨动钢板尺,尺子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的。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表示,音调高声音就高,音调低声音就低。用橡皮锤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铝板,铝板越长,音调越低;铝板越短,音调越高。 取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套在塑料尺上,用铅笔将两端支起。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根橡皮筋,粗橡皮筋振动慢,产生的声音音调低,细橡皮筋振动快,产生的声音音调高。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组成。 耳廓:收集声音;外耳道:声音的通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神经:将听觉信号传到大脑。声音经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传到大脑。 用细金属丝制作一个圆环,将圆环放入粘稠的肥皂水中,立即取出,可以看到金属环上形成了一层肥皂膜,对着肥皂膜讲话,可以看到肥皂膜振动,以此可以模拟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生活中(1)经常掏耳朵(2)洗澡、游泳时,污水进入外耳道(3)经常使用耳塞(随身听)(4)滥用抗生素等药物。(5)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等行为会影响耳的健康。 次声波和超声波是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