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72948

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说课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81743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化学,九年级,学年,-2023-2024,PPT
  • cover
4 5 6 目录 CONTENTS 说课标 1 说学情 3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 说教法学法 5 说教材 2 说教学过程 6 说作业设计 8 说板书设计 7 说课标 一、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 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 说教材 二、 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越到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第四单元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说学情 三、 学情分析 分子和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并不是完全陌生,在小学的科学、初中的生物和物理中都有接触过,但是分子和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要想建立起明晰的概念就较为困难。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 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化学观念 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宏观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微观粒子运动和变化的体现”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其性质,并能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日常现象。 通过对分子性质的探究,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说教法学法 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归纳、多媒体辅助教学、 类比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分组讨论、分类小结。 六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 {968F48CB-B3E4-4AC4-B9B0-83364689537C}教学环节 实施过程 知识构建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 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什么? 物质由什么构成? 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 认为宇宙万物皆由大量极微小的、硬的、不可穿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构成。 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发现宏观物质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该实验可以间接显示微观粒子的存在。 英国植物学家 布朗 教学过程2: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968F48CB-B3E4-4AC4-B9B0-83364689537C}教学环节 实施过程 知识构建 进行新课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硅表面的原子图像 一氧化碳分子排成的人形图 通过移动铁原子构成的文字 {968F48CB-B3E4-4AC4-B9B0-83364689537C}教学环节 实施过程 知识构建 任务一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教学过程3:分子的特性 教学过程3:分子的特性 {968F48CB-B3E4-4AC4-B9B0-83364689537C}教学环节 实施过程 知识构建 任务二 分子在不断运动。 教学过程3:分子的特性 {968F48CB-B3E4-4AC4-B9B0-83364689537C}教学环节 实施过程 知识构建 任务三 分子之间有间隔。 教学过程3:分子的特性 {968F48CB-B3E4-4AC4-B9B0-83364689537C}教学环节 实施过程 知识构建 微观角度看物态变化 分子之间有间隔:固体最小,气体最大。 教学过程4:总结归纳 {968F48CB-B3E4-4AC4-B9B0-83364689537C}教学环节 实施过程 知识构建 总结 分子的三个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 八、 说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1)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B. 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变成了新微粒 D. 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 (2)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品红中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和水相比,氧气更易被压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