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399442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8课 奇妙的墙 教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0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8课
  • cover
第8课 奇妙的墙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第8课,属于设计与应用教学领域。主要是本单元中构成内容的一个延续,让学生从平面构成扩展到立体构成的学习。 在本课立体构成的学习中,是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墙式累积构造为元素,让学生了解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树立学生对累积构造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墙式累积构造的欣赏,了解墙式累积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累积构成的基本规律。 2、技能目标:结合校本折纸课程,应用墙式累积构成的基本要素制作出有特色的基本形,并灵活应用不同的累积方式创造一个奇妙的墙的作品。 3、情感目标:初步开发学生立体形态的创造潜能,应用多种形式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创作乐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累积构造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基本形制作的规律。 难点:墙式累积构成中设计观念和设计思想的表达,以及应用折纸模块创造出不同形式美感的“墙”的累积构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展示作品 纸材、废旧材料、制作和粘贴工具、地垫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花园城,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到各式各样奇妙的墙。 2、导入课题:通过提问,学生发现墙的不同形式,导入到第8课《奇妙的墙》,并强调是与我们的校本折纸课程相结合的研究课程。 (二)墙的构成: 1、展示学生的折纸作品《立方体》,并以动画的形式排列成“墙”。 2、学生思考:“墙”是怎么构成的? 3、教师解答:墙是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墙,大多是用一块块砖砌出来的,这种方法在立体构成中称为累积构造。 (三)墙的构成要素: 1、基本形:找一找基本形,并观察基本形的形状变化。 (1)出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9个国家不同建筑墙的外形,学生欣赏并归纳墙的特点。 学生小结:基本形的形状可归纳为:几何形和点线面。 视频播放:基本形的制作。利用普通的纸材,通过线面等形式的折叠制作出简单的基本形。 动手制作:学生利用纸材制作一个喜欢的基本形。 累积方式:试一试累积纸杯,并观察累积方式的变化。 各小组成员利用准备好的16个纸杯,设计搭建不同的累积造型。 展示各小组纸杯累积作品,并说一说累积方式。 教师展示6种不同纸杯累积方式的图片,学生对比总结。 学生归纳累积方式:方向变化和位置变化。 (四)奇妙的墙: (1)出示3张折纸作品组成的“墙”。 (2)学生思考:怎样让“墙”更奇妙? (3)通过欣赏示范作品,学生总结出“墙”的变化规律: a、基本形大小、前后搭配变化 b、基本形色彩、方向排列变化 c、基本形装饰、正反组合变化 (4)欣赏生活中废旧材料组合制作的“墙”的作品。 (五)设计一个奇妙的“墙”: 制作主题:为学校艺术月设计一个艺术展示墙。 制作要求:1、以纸材为主,其它装饰材料为辅; 2、先设计一个有趣的基本形, 再以累积的方式组合成可拼贴的墙;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1-2个墙的作品。 播放背景音乐和“墙”的设计作品。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辅导。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强调工具的安全使用。 (六)点评奇妙的“墙”: (1)展示各小组“墙”的作品,并选一位学生对本组的作品进行点评,介绍作品的创意。 (2)评选你最喜欢的“墙”的作品。 (3)说一说从制作这些作品中所获得的感受。 (4)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立体构成中墙的累积方式,同学们利用一定数量的折纸作品完成了一幅“墙”的累积构成。同学们做的非常出色,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我们所学的立体构成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添光加彩!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