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405079

4.2.2 线段的应用和作图 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3548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4.2.2,PPT,数学,七年级,教版,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4.2.2 线段的应用和作图 1.会用尺规根据已知线段作图,并能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能够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线段的长度. 3.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1.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 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 ,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2.线段上的一个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 的线段,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 . 3.比较两线段的长短首先将其中的一个端点 ,另外的一个端点必须放在 侧,若二者不重合,则端点落在外边的线段的长度 落在里边的线段的长度. 线段 相等 中点 长度 与另一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 同 大于 探究一 线段的长短比较与作图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活动1:比较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度,并说说你使用的方法. a b 法一:度量法 a=4 cm b=5.2 cm a<b 法二:叠合法 a<b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活动2:(1)如图,已知线段a,借助圆规和直尺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3a. a (1)作射线AE; (2)在AE上顺次截取AB=BC=CD=a. 解:作图步骤如下: B C D A E 则AD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 探究一 线段的长短比较与作图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活动:(2)如图,已知线段a,c(a>c),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2c. 解:作图步骤如下: A c (1) 作射线AF; F (2) 在射线AF上截取AC=a; a C B (3) 在线段AC截取AB=2c. 则线段BC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 探究一 线段的长短比较与作图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练一练 1. 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AB,使AB=2a-b. a b A B 2a-b 2a b 探究二 线段的和差及计算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问题提出.如果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BC=4,D是AC的中点,求A、D两点间的距离. 解:(1)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 AC=AB-BC, 又∵AB=6,BC=4, ∴AC=6-4=2, ∵D是AC的中点, ∴AD=1; 探究二 线段的和差及计算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问题提出.如果线段AB=6,点C在直线AB上,BC=4,D是AC的中点,求A、D两点间的距离. (2)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AC=AB+BC, 又∵AB=6,BC=4, ∴AC=6+4=10, ∵D是AC的中点, ∴AD=5. 故AD=1或5.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计算线段长度的一般方法: ① 逐段计算:求线段的长度,主要围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展开;若每一条线段的长度均已确定,所求问题可迎刃而解; ② 整体转化:巧妙转化是解题关键:首先将线段转化为两条线段的和,然后再通过线段的中点的等量关系进行替换,将未知线段转化为已知线段. 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练一练 2. 如图,在直线上有A,B,C三点,AB=4 cm,BC=3 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解:因为:AB=4 cm,BC=3 cm, 所以:AC=AB+ BC=7 cm. 因为点O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OC= AC=3.5 cm; 所以OB=OC-BC=3.5-3=0.5(cm). A O C B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1. 使用刻度尺和圆规将结果:“ = ”“ < ”或“ > ”填入下面的空格. (1)用刻度尺量出图中三角形三边的长:AB BC,AC AB,AC BC;(2)用圆规比较下列各线段的长短:a b,c d. = (1) (2) > < > =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课堂总结 自主学习 2.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两侧,分别有 A,B 两个村庄,如图,现在要在公路 l 上建一个汽车站 C,使汽车站到 A,B 两村庄的距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