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406150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贝壳之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6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 cover
贝壳之歌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等为主线,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艺术课程始终坚持美育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 二、教材分析 《贝壳之歌》《贝壳之歌》是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五单元《七彩的生活》中内容。这一单元的音乐素材都是以表现少年儿童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主的。这是一首荷兰儿歌、该歌曲是一首3/4拍子的二声部合唱,全曲节奏流畅,舒缓。旋律形象的表现了海风吹拂、海浪摇曳、贝壳吟唱的画面。全曲为大调式歌曲、共三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跳跃,交代了大海边有可爱的贝壳。第二、三乐句是“同头换尾”的旋律,第二三乐句加入了合唱的部分,两个乐句是同头异尾的结构,和声简单和谐,展现了活泼可爱的小贝壳形象。歌曲的合唱多以三度和声构成,达到了饱满的和声效果。表现了海边多姿多彩的愉悦生活。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充满童趣。 三、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孩子们来说、要进行整首歌的二声部演唱很难,特别是乡村儿童,没有从低年级开始学习乐理知识,单声部旋律都有可能跑调,二声部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或者多采用师生合作,轮流唱高、低声部,多熟悉旋律。在练习柯达伊手势中和歌唱中,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养成聆听他人声音的习惯。用学生与教师合作、学生与录音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知合唱的概念,加强对多声部合唱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学生在学唱《贝壳之歌》的过程中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尝试合作演唱。 2、学生能够了解二声部合唱的概念,唱好《贝壳之歌》双声部合唱部分 3、能够有意识的用声音表现音乐的感受,能在合唱过程中聆听他人的声音,提高双声部合唱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贝壳之歌》双声部合唱 六、教学策略: 情境激趣法、示范教学法、听唱法、实践律动法。 学法:观察法、模拟法、实践操作法。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幸福拍手歌(笑一笑) 二、导入: 1、师:“同学们,欢迎来到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考考大家的耳力,能不能听出这是在哪里?”(播放大海的音乐)生:“海边!” 师:“噢,是大海边,为什么是大海边呢?”生:“海浪声、海风声、海鸥声。。。。” 2、师:“那我们能不能用声音模仿一下大海的声音呢?海浪?。。哗哗。。海鸥。。。啊啊。。” 3、看指挥,分开模仿(海浪、海鸥)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海边的意境,培养学生看老师手势动作的习惯) 三、听唱第二声部 1、练习: 师:“我们来到大海边,除了听到海浪、海风、海鸥的声音之外,还有可爱的小贝壳,它也会唱歌。你听!(师奏钢琴,做柯尔文手势)(第二声部) 2、放贴图、找不同: ①师:“小贝壳唱的很开心,我们要把他放到合适的音高位置,小贝壳就可以回家了!看老师怎么让他回家?(师唱第二声部第一句,放贝壳贴图)谁来放下一句?。。。师:“你放的真好!我们来唱一唱。”(师:“大家唱的时候想想海风吹拂着脸颊,你的声音应该怎样?”生:“。。。”师:“所以我们要轻声唱。”) ②师:“刚刚我们唱的时候,老师发现这两组音很像,哪里一样呢?哪里不一样呢?”师:“那我们一会唱的时候可要注意啦!”   3、师:“现在老师的左手指挥。。。的同学,右手指挥。。。的同学,注意老师的手势保持在这的时候你的声音也?不要停。只有老师做这个手势的时候?我们才停。现在我们来合唱。”(做柯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