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8415663
2023-2024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0233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2023-2024
,
PPT
,
24张
,
课件
,
沁园春 长沙
,
学年
(
课件网
)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一方面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反动势力对革命力量疯狂镇压。1925年9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1925年的毛泽东 文学常识 (一)填空题 1.《沁园春·长沙》,其中“沁园春”是( ),“长沙”是( )。写于( )年初秋。 2.词产生于( ),盛于( )。( )字以内为小令,( )到( )字以内为中调,( )字以上为长调。按风格划分为( )和( )。 词牌 题目 1925 隋唐 宋 58 59 90 91 婉约派 豪放派 3.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 现代诗歌(1919) 古体诗(古诗、古风): 诗经、楚辞、乐府、歌、行、曲等。 近/今体诗(格律诗) 绝句 律诗 词(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 曲(词余) 散曲 杂剧 形式 一、字词积累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 ( )园春 橘( )子洲 百舸( ) 怅( )寥( )廓 峥嵘( ) 方遒( ) 浪遏( )飞舟 qìn jú gě chàng liáo zhēng róng qiú è 诵读课文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 漫江: 碧透: 鹰击长空: 百舸: 怅寥廓: 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中流: 峥嵘: 满江。 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击,搏击。 舸,大船。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寥廓,指广阔的宇宙。 主,主宰。沉浮,指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 比喻评论国事。 挥斥,奔放。方,正当。遒,强劲有力。 遏,阻止。 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山势险峻,引申为不平凡、不寻常。 整体感知 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体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立 看 怅 问 忆 记 这首词描绘了几幅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不停地向北流去。 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塑造了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为全诗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 湘江秋景图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万:山之多 遍:红之广 层和尽: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又写出了随之形成的林木的高低。 湘江秋景图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漫:写出江面宽阔;透:写出江水澄澈 百和争:写出江面上船只之多和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表现鹰飞矫健,强劲有力。 鱼翔浅底:写出鱼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 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写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看 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远眺 近景 仰视 远景 静景 俯视 高景 低景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近观 动 景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承上启下,准确地表现出诗人一时间感慨不尽,思绪万千的精神状态,而一个设问直接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气魄。 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找出。 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起承接过渡作用。上片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并且通过回忆,巧妙的回答了上片的提问,衔接巧妙,浑然天成。 峥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八单元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1970-01-01)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1970-01-01)
高考模拟试卷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1970-01-01)
第二单元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1970-01-01)
专项测试卷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1970-01-0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