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题专题训练题 1.有暖气之前,冬天人们通常会用炉子取暖,取暖的同时会在炉子上烧水(如图)。请仔细看图,分析图中各物体间热传递的方式,按要求填在相应的位置。 (1)热在水壶里的水中的方式 。 (2)小朋友伸手靠近炉子取暖,这时主要运用了热传递中的 。 (3)点燃炉子后,整个屋子里都变暖和了,炉子的热是通过 的方式让整个屋子变暖的。 2.如图,用手把一块木块按入水中,然后放手(放手瞬间如图)。 (1)请在图中用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受力情况。 (2)在刚松手后,木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此时,木块怎样运动? 。 (3)最后,木块的位置怎样? ,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3.《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热播,好多人被“章丘铁锅”圈粉,原来章丘手工铁锅制造要过十八遍火候,在一千度的高温下,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使铁锅更加坚韧。在制作过程中,除了高温,还要经受无数次敲打,不断改变它的形状,直到锅如明镜。 (1)本文中“章丘铁锅”的制作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是: ;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2)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要比空气 (填“重"或“轻”),而且二氧化碳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3)铁质的厨具容易生锈,下列( )的铁锅最易生锈。 A.涂上油漆 B.放在通风处 C.用盐水擦洗 4.热量的传递 (1)烧水壶的底部是金属材质,因为金属属于( )。 A.热的良导体 B.热的不良导体 C.无法判断 (2)( )能正确反应热水壶底部金属片中热的传递过程(黑点为热水壶加热点)。 A. B. C. (3)( )能正确反应热在水中传递的过程(黑点为热水壶加热点)。 A. B. C. (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称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5.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每年由于铁锈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巨大,因此研究铁生锈的原因,寻找更佳的防锈措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 下面是某科学小组制订的实验方案。请阅读、分析实验方案并结合课堂上做过的实验回答后面的问题。 序号 1 2 3 4 实验装置 (1)1号试管,将铁钉浸没在食用油中是为了( )。 A.将铁钉与空气和水隔绝 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观察铁钉在食用油中是否会变颜色 (2)如果一星期后观察,会发现 号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最多。 (3)4号试管中的铁钉,( )最容易生锈。 A.钉尖处 B.钉帽处 C.空气和水接触处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是使铁生锈的原因。 A.食用油 B.水 C.空气 D.水和空气 6.小科在思考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呢? (1)上面是他设计的实验探究装置图,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环,当酒精灯在图中位置加热一段时间之后,酒精灯右侧的四个蜡环下落的顺序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热量传递的顺序是 (选填“从冷处传向热处”或“从热处传向冷处”或“没有一定的规律”)。蜡环E (选填“不会”或“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的传递 (选填“是”或“不是”)单向性。 (2)如果小科在酒精灯左侧焊接的尼铜丝。那么A点和E点的蜡环, 先掉落。 (3)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热量。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插 7.小明往罐头盒中放入土豆泥并堆成小山形状,用小勺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洞,倒入适当稀释的番茄酱,再用土豆泥把小洞封住,最后用酒精灯在罐头盒底部加热并观察现象(如右图)。 (1)该实验是 实验(填“对比”或“模拟”),将番茄酱进行适当稀释是为了 。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