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20以内数的加减法 单元目标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能认、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20以内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与同伴合作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知识迁移转化中的数学思想(旧知解决新知),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生 状态 分析 已有状态 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缺少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潜在状态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计算。 差异状态 对于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部分学生用往后数或者倒着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已经能运用个位加减个位进行计算。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熟练掌握。 深度教学培养目标 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教学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问题驱动 活动内容 学生高阶思维表现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计算题,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几道计算题) 生:开火车计算。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来看这道题(课件出示:15) 师:在15这个数里面,1和5分别在什么位? 生:十位和个位 师: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生:5表示5个一,1表示1个十 师:不错,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 完成计算题 复习10以内数的计算 师:(出示主题图)小明先摆了13根小棒,又摆了2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15(板书) 师:为什么用加法? 生:求的是两部分合起来 观察情境图,列算式,探索计算方法 利用小棒和计数器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探索新知,掌握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知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师:观察这个算式,和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之前学的是几加几,现在学的是十几加几 师:是的,今天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师:那13+2=15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小棒摆一摆或者计数器拨一拨吗? 生:动手操作 师:摆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生:同桌讨论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说一说 1.摆小棒 生: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再把他们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了。 师:老师想知道你是把这2根小棒加再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这一捆里? 生:加在这3根里 师:为什么要把这2根小棒加在这3根里呢? 师:(引导)这里的3根小棒表示? 生:3个一 师:2根小棒表示? 生:2个一 师:计数单位相同吗? 生:相同 师:所以把3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3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再加上这里的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师:我们把想的过程写下来,先算? 生:3+2=5 师:再算? 生:10+5=15(师板书:先算3+2=5,再算10+5=15,生齐读2遍)。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计算吗? 生:可以 师;请你用计数器拨一拨,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