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53482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646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 cover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镢”等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课题,初识延安 1. 出示课题,质疑追寻。 (1)出示课题,生齐读。提出问题:人们追寻的一般是移动的事物,而延安是一个位置固定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呢?请大家自由读诗,看看作者追寻的是什么。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诗。 ①自由读诗,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读顺诗句。 ②标出小节数。 ③圈画出作者追寻的事物。 2. 整体感知,朗读正音。 (1)自读课文,正音辨形。 延(yán)安昔(xī)日雨后春笋(sǔn)明媚(mèi)茅(máo)屋土炕(kàng)一旦(dàn) 明确:“延”字第四笔是竖折,一笔写完;“笋”字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媚”字右上不要多写一竖,右下“目”字不要少写一横。 出示镢头、茅屋、土炕的图片,巩固识字成果,增加表象积累。 (2)交流自读要求中第②③项。 明确:全诗共六小节。作者追寻的是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3)师生交流对延安的了解。生展示延安资料,师补充介绍:当时的延安是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延安有延河、枣园、南泥湾和杨家岭,这些地方并不会移动,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呢?大家认真读诗并思考。 【设计意图: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家国情———为主题。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不同,《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并不明显服务于“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阅读要素,而更指向人文要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采用“温故知新”式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课的特殊性,同时也做好情感的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诗歌,读出韵律 1.出示课题下的学习提示,指名读。 2.明确学习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感悟诗人在追寻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资料理解。 3.诗歌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反复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 (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分小节朗读。 随机指导: ▲第1小节中的“昔日”是什么意思?用换近义词的方式理解就是往日、过去。 ▲第3小节中的“琳琅”,要读准前后鼻音。 ▲第4小节的“脊梁”就是“脊柱”的意思。在我们后背上摸摸你的脊梁。现在,请大家挺起脊梁,你看,挺起脊梁,人就有了精神,就能担当责任,就能顶天立地。读好短语———顶天立地的脊梁。 5.和一般课文不同,诗歌是有韵律的,看看,这首诗押的韵脚是什么?(ɑng)带“ɑng”的字读起来感觉特别响亮。 诗歌的语言也十分灵动,有些地方两两对应:翩翩归来的燕子和茁壮成长的小树,一排排高楼大厦和一件件家用电器。第6小节还用上了句式整齐的排比,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 6.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节奏,把韵脚读饱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富于想象,语言表达独特;饱含真挚的情感”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在理清学习任务后,通过自读、听同伴读,学生得以进一步体会现代诗的音韵之美、形式之美。关键词语的梳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初步感知诗意。】 板块三 再读诗歌,读懂“追寻” 1. 披文入情,补全句子。 (1)自由读第一小节,补全句子,想象画面。 ____,像翩翩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