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60256

【核心素养目标】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 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1135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2.1,格式,反思,教案,平行线,下册
  • cover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教学内容 5.2.1 平行线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培养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2.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经历比较、观察和动手操作形成对数学的兴趣,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发展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 3.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知识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3.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教学难点 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准备 课件、可拨动的木架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思考 飞机尾迹会相交吗?两条铁轨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 预设:不会相交. 两条看不到尽头的轨道,我们将它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 预设: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平行线及其表示 请思考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顾相交线的知识. 预设:直线AB和直线CD是两条相交线. 问题2: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呢? 定义总结: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定义: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练习 1.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交或平行 B. 相交或垂直 C. 平行或垂直 D. 不能确定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 知识点二: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公理及推论 动手画一画:平行线的画法: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垂线的画法(把直角三角尺的底边放在已知直线上,再把直靠在直角三角尺的斜边上,然后将三角形沿着直尺向上推,最后沿着直角三角尺的底边画出直线),并练习作图. 合作探究 过 B 点画直线 a 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过 C 点再试试. 它和前面过 B 点画出直线平行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作图,教师从旁指点纠正;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选代表回答问题. 预设:过 B 点画直线 a 的平行线只能画1条. 过 C 点直线 a 的平行线,该直线与过 B点画直线 a 的平行线平行. 定义总结: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即:如果 b∥a,c∥a, 那么 b∥c. 练习2.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因为 a∥d,b∥c,所以 c∥d B. 因为 a∥c,b∥d,所以 c∥d C. 因为 a∥b,a∥c,所以 b∥c D. 因为 a∥b,c∥d,所以 a∥c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公理推论或画图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解题. 三、当堂练习 1. 下列错误说法的序号是_____. ①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 交点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 如图,因为 AB∥DE,BC∥DE(已知), 所以 A,B,C 三点 ; ( _____) (2) 如图,因为 AB∥CD,CD∥EF(已知), 所以_____ ∥ _____. (_____ _____) 3. 如图,若 AB∥CD,经过点 E 可画 EF∥AB,则 EF 与 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理由是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