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60413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指导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30988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
  • cover
(课件网) 习 备 复 考 01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 小说基础知识,你还记得吗?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情节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线索) 起因、经过、结果(开头,中间,结尾)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形象分析: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手法为"衬托")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的)来烘托性格。 答案组织格式:某某某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或者某某某是什么阶级(如:农民、工人、诗人)的代表、象征、缩影等。一般用判断句。其次如果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的话要分条阐述。答案组织格式:分论点(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如勤劳、俭朴等。)加上论证所需例子(一般是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具体句子) 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典型的环境可以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相关位置 结构特色 艺术效果 就全文来说 一波三折式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伏笔铺垫式 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使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相互对比式 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效果,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有力地表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 彩线串珠式 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能够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 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1.情节: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2.主题: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人物: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 更突出 更鲜明 4.双线效果: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 双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 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答题模板】小说采用了……线索,在情节上……作用……,突出人物形,结合文本内容,具体突出了……人物形象或品质(如果为双线索,分别答各线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结合文本内容,具体揭示了……主题。 1.一般开头:(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1)造成悬念,埋下伏笔,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开头:(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环境。(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4.倒叙式开头: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特点及作用 二、中间情节的作用 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