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98632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之祸与福(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25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二元
  • cover
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之祸与福 1.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老子《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苏轼《超然台记》:“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思考或启示?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者:亚历山大 蒲柏 整个自然都是艺术,不过你不领悟; 一切偶然都是规定,只是你没看清; 一切不协,是你不理解的和谐; 一切局部的祸,乃是全体的福; 高傲可鄙,因为它不近情理。 凡存在都合理,这就是清楚的道理。 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这首小诗是由一系列警句组成的。而这些警句是包含了一个大道理的。 请细读“一切不协,是你不理解的和谐;一切局部的祸,乃是全体的福”两句,并谈谈这两句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古代先贤有很多关于幸福的言论,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读了上面五句,你对幸福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两句为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循环图。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闯了祸的小学生的作品?当年,小学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谁知道这只狗恰巧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罚他完成上述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 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总是难免的,但错误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甚至有人说“错误是美丽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有所感悟。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试题所给的三句话,其实包含了古人对祸福观的诠释: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这其中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幸福与不幸福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意思是大概人们为了追求福气而躲避祸事的原因,是因为福气可以叫人欢喜,祸事可以让人伤心。这句话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原因。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里则对幸福做出了更高层面的理解:对大多数一般人来说,人们或许会因为“福可喜而祸可悲”而选择趋利避害。但对有些人来说,个人的“福”比不上国家的“福”,个人的“祸”比不上国家的“祸”,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