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8503607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02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过秦论
,
五代史伶官传序
,
比较
,
阅读
,
教学设计
,
统编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一、文本定位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为选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两篇课文,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除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外,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史论作品的说理艺术,理解作者观察历史的角度。 二、学情分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已经用2课时完成教学,《过秦论》已用3课时梳理了“言”(主要是总结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以及运用勾画圈点等方法深入品味经典语句)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展开比较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文本,梳理文中展现的盛衰兴亡的史实。 2.明晰文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呈现的论证思路。(重点) 3.领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难点) 四、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清代学者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说“《过秦论》,乃论秦之过,三篇中此篇最为警健”。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贾谊的《过秦论》,并与我们学习过的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做比较阅读。 任务一:制作简史和年表 历史的画卷,往往精彩纷呈。这两篇史论,都是建立在盛衰兴亡的史实基础之上的。请根据《过秦论》的叙述,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做一份秦的兴亡简史。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取有效信息,为李存勖整理一份简略的人物年表。(课前预习作业) 学生结合预习作业进行展示,其他学生或补充完善或做出评价。 任务二:明晰论证方法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两篇文章中各自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体会其作用。比较分析,两篇文章中相同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任务三:理清论证思路 两篇史论均是基于盛衰兴亡之史实,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观点),请梳理作者的观点及论证思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完成下面的表格。(教师引入写作背景点拨) 学生根据表格提示内容,自主学习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之后,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质疑、补充。 拓展延伸: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纳两者的建议吗?为什么?(思辨性表达与交流 ) 学生展示,给出自己的见解,其他学生质疑,展示同学阐述。 两篇文章都表现出封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且见解深刻,论述充分,富于现实意义。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没有实施仁政。“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实是针对西汉初年的社会实际,劝诫汉朝统治者,应该汲取前朝教训,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安民养民,采取顺应时代发展的治国策略。 《五代史伶官传序》则借分析后唐灭亡的原因,为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全文对“天命观”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着力表达对“人事”的看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满招损,谦得益”。通过强调“人事”的意义和价值,劝勉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两篇文章的观点可能存在偏颇,并不全面,但都是面对当时社会实际为当时的社会政治服务。 小结: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吾辈青年在追梦路上,也应领悟先贤的谆谆告诫,常怀自省之心,提升自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作业布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否可以作为《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共同主题呢? 请写一段文字来表述你的观点与理由。(不少于300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04-24)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模拟预测(三)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24)
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4-24)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三模适应性演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4-24)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2025-04-2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