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21697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课件(共30张PPT)-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

日期:2025-04-0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341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上册,化学,九年级,30张,PPT,一节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三章 溶液 学习目标 CONTENTS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理解溶液的特征,了解悬浊液、乳浊液 3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2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转化 课堂导入 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活动天地 在一只盛有约5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受温度是否有变化。 思考: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烧杯中食盐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 3.如果把上述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 年,两年……你猜测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一样咸,各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 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思考:4.如果把食盐换成泥土和植物油,还会出现一样的现象吗? 与食盐不一样,泥土会下沉 与食盐不一样,植物油会上浮 悬浊液 乳浊液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食盐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组成氯化钠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向水中扩散,离子很小,(一般小于10-9m)在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的运动,均匀的分散到水中,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食盐溶液。 问题1:食盐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因为泥土颗粒和植物油的小液滴是有大量分子构成的, 粒径一般大于10-6 m, 在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下发生上浮或下沉。 问题2:为什么黄泥水和油水混合物是不稳定的呢?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溶液组成: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如果不加以说明,通常所说的溶液都是指以水作溶剂的溶液。酒精、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溶液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完全相同,溶质的微粒均匀扩散于溶剂分子间。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在溶剂 不蒸发、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不管放置多久,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 一、溶解的过程 2.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 验 探 究 实验用品:小烧杯2只、温度计、玻璃棒、药匙;氢氧化钠、硝酸铵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温度变化 1.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 2.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温度 3.在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温度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一、溶解的过程 2.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思考:问什么温度变化不同?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Q吸);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Q放)。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Q吸 = Q放 溶液温度不变 如:氯化钠 Q吸 > Q放 溶液温度降低 如:硝酸铵 Q吸 < Q放 溶液温度不变 如:Q氢氧化钠、浓硫酸 乳化 二、乳化现象 活动天地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加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现象。 2.在另一支试管中先加1/3体积的汽油,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3.向步骤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食用油 食用油 洗洁精 乳化 二、乳化现象 像洗洁精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