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26946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期末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1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963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练习,期末,化学变化,认识,4章
  • cover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期末练习附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锅炉用鼓风机鼓风的目的是使燃烧放出的热量尽快扩散 B.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D.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由于肺内的氧气浓度变小使人体缺氧而中毒 3、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4、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1 L芝麻和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5、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6、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 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 甲实验中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乙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有关 D.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 7、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可作为能源 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 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8、下列常见图标中,表示有毒品标志的是(  ) A. B. C. D. 9、加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固体发生如下反应: 2NH4Cl+Ca(OH)2CaCl2+2X↑+2H2O,试推测X的化学式是(   ) A.NO2 B.H3N C.HCl D.NH3 10、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中2P+5O2P2O5指出其中错误是( ) A.反应条件应改为燃烧 B.氧气应改为“↑” C.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 D.五氧化二磷应改为“↓” 1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常温下不易得失电子 B 石墨能够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中有自由电子,能够导电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较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14、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   ) 15、关于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常温下即能分解 B.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后锰元素化合价升高 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1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 二、填空题。 17、在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