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气温与降水,从读图的意义上来说,学生能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 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三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运用世界气候分布理想模式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本节课的难点是:(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二、说学情 学生是初一学生,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本节课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主采用教师导学生思考,学生读图小组交流,共同探索的思路进行,再利用交互式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堂 效率就会展现。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为: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 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四、说学法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以此来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授 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给出气温和降水图,带领学生一起读图思考判断。进入本节课的重点:。 交流合作 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将探究知识的任务交到学生手里,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利用地图,让各小组合作讨论完成问题,我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让每 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的训练中来。同时,学生也通过问题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实现了重点的突破。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知识进行小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由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而七年级学生所掌握的地理 知识较少,因此我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先提出问题,在学生完成这些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