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66440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焦耳定律》实验题能力提升C卷(附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4816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年,答案,提升,能力,实验,九年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焦耳定律》实验题 能力提升专训C卷 1.物理探究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热学实验:甲图为“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乙图为“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丙图“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1)上述三个热学实验中都需要控制被加热物质 (体积/质量) 相等,这些实验中可利用加热相同时间进行实验有 ; (2)乙图中,小明发现用碎纸片加热的烧杯中水温升得快,这 (能/不能)说明碎纸片的热值大; (3)丙图中是通过观察液体 反映两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图中将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起来,就是为了控制 相等。如果仅用丙图中提供的器材,利用该装置 (可以/不可以)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2.小明和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材料与长度均相同的金属丝,已知R甲较小,则两根金属丝中横截面积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2)实验中,小明和小丽发现乙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较快,这表明:在 及通电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小明提议利用该装置改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们应将其中一烧瓶中的煤油换成质量、温度均相等的水,并使甲、乙两烧瓶中金属丝的电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该处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3.物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器材及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R1=5Ω,R2=R3=10Ω。 (1)只闭合S1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 的关系;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反映出来,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 法。通电一段时间后,小刚发现两个U形管的左右液面高度差如甲图中所示,他指出实验出现问题,建议停止实验并检查器材,若问题是出现在两个空气盒中的一个,那么是哪一个空气盒出现了什么问题?答: 。兴趣小组排除原因后继续实验,一段时间,观察到两U形管液面如图乙所示,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闭合S1和S2,通过R1的电流是R2的2倍,左侧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比右侧更大,这说明 (选填“电流”或“电阻”)对产生热量的多少影响更大。若通过R1电流是1A,则1min内R2发出的热量是 J。小明利用甲图器材,再增加一个秒表,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对电热的影响”的实验探究。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3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4.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本实验忽略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1)实验中应量取 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吸热多少可以通过 来反映(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4)假设甲液体为水,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c水=4.2×103J/(kg·℃) ] (5)其他条件不变,更换乙烧杯中电加热器,使甲、乙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相同温度,则甲烧杯中的电加热器的电功率P甲和乙烧杯中的电加热器电功率P乙的大小关系为P甲 P乙(选填“<”、“>”或“=”)。 5.小芳小组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 (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实验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通过比较 (选填“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