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67384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0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50157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课件网) 你知道凳子椅子的来历吗? 方凳 胡床 汉代讲学图 课前导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掌握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重点)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重点)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自主学习 1.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特点、结果及影响? 2.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3.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体现、意义? 合作探究 1.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特点、结果及影响? 2.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3.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体现、意义? 时间: 地点: 对战双方: 起因: 结果: 特点: 影响:①前秦 ②东晋 383年 前秦意图统一全国 淝水 前秦 VS 东晋 东晋大败前秦 以少胜多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分裂混战 解除北方威胁,使江南经济发展 淝水之战 展示交流 前秦:80万 东晋:8万 淝水之战 十六国中哪一个政权迅速强大起来了?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本,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 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 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 不敢停歇。 相关史事: 投鞭断流、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特点:以少胜多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史料一(前秦):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八十七万,凭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 史料二(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 史料三(前秦)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苻坚狂妄自大,骄傲轻敌 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的原因 军队民族成分复杂,民族矛盾尖锐,军心不齐。 战线过长,兵力分散 论从史出 唯物史观: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1、背景: ①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② 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内容: 3、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 展示交流 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 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改革迫在眉睫 鲜卑族的统治 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激化 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1、背景: ①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② 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2、内容: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 3、意义: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展示交流 迁都洛阳 汉化政策 494年,迁都洛阳。 (社会矛盾激化,北方民族交融已成趋势) 材料1: 平城,今山西大同,地位偏北,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南下骚扰,常年发生自然灾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加之北方均为少数民族贵族居多,保守势力强大,不迁都不改革将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发展。 材料2: 洛阳,位于今河南省西部,地处中原地区,洛阳汉文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