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综合提升二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知识必备· 1.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赖以持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2.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成效并不稳固,仍面临着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以及生态功能退化等环境问题。 3.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碳减排,解决气候危机,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 4.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 5.保护生态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6.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主要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污染物为主。 7.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8.国家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环境保护措施。 9.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步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10.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 ·学科技能突破· 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 (3)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特点 意愿高、涵盖面广、影响面宽、活动频繁等 主要途径 签署公约及履约,资金援助,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进展 有些国际合作进展良好,如针对平流层臭氧空洞问题的《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 有些国际合作虽进展有限但仍在艰难前行,如针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 3.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态度、地位及行动 态度 地位 行动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作出应有贡献 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推动者、贡献者 我国批准了有关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4.我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批准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 努力履行国际公约 签署文件 截至2003年3月,我国已与32个国家签署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备忘录、行动计划、公报、声明、议定书文件53份 合作项目 与挪威、德国、加拿大、韩国、意大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 合作领域 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改造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学以致用 2020年5月14日,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轻型汽车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