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99952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3.6《探访古代文明》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84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道德,法治,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
  • cover
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访古代文明》聚焦人类早期文明成就。教材从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及其出现的意义;再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在农业、建筑、文学等方面的文明成就为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重大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了解留存于世的其他重要早期文明成就,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坚定历史自信。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重要发祥地,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2.了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明,探究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感知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3.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成就及影响,懂得人类早期文明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明,探究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了解早期文明发祥地的灿烂文化及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2.教学难点:认识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人类文明与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的独特贡献之间的关系。 【信息资料】考古沙盘、考古挖掘报告展板、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翻开历史画册———寻文明 1.谈话导入(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同学们,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许多文明成就,都可以追本溯源,世界上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世界各民族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让我们通过一段影视资料回望那个遥远的年代。 2.课件出示课本图片生借助《大河流域分布示意图》寻找早期文明发源地。在示意图的指示下找出大河流域孕育的早期文明。 3.交流反馈通过寻找,我们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不约而同的发源于———大河流域,这大河流域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小结:原来,大河流域有这么多文明产生的有利条件啊,正如《全球通史》的作者所说(课件出示) 【生边读,师边板书】 【设计意图】 阅读教材历史地图,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首先找出早期文明四点大发祥地,然后从水源、气候、地形等方面了解大河截流的共同特征,并从“农业、交通、商贸”等方面初步了解大河流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自然、巧妙、适时地推出课题:早期文明发祥地。 活动二、挖掘遗———探文明 1.情境激趣,体验“考古”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中,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华文明中,早在 7000 多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 6000 多年前的半坡人就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开启考古探秘之旅,同学们,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究先民的生活呢? 预设:生活用品,吃的东西,用的东西,住在哪些地方追问:那接下来,小组快速讨论一下,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已经确定还探究主题的小组,请 1 号同学到老师这里领取对应的沙盘和挖掘工具,拿到沙盘的同学先别着急动手,我们先看一看第一张考古任务卡,(课件出示活动建议)小组开始活动(约 3 分钟) 【设计意图】 把“小组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半坡人及河姆渡人在食、用、住等方面的探究,拉近历史距离,真切感受远古代先民的智慧。 2.交流反馈 (1)提问:大家刚才讨论的都非常激烈,有什么考古发现和大家分享,你们组挖掘的是———是住这方面的,有没有跟他们一样研究的住这一方面的,同学们这两组都是研究先民“住”这一方面的,那他们的考古发现都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生携带考古挖掘报告上台展示交流 追问:对比这样两种不同设计的民居,你们猜一猜,咱们先民建造房屋时,可能会考虑什么?预设:他们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建造小结:同学们,先民们当时不仅已经定居下来了,还用智慧为自己建造了安全舒适的房屋,真是很了不起,同学们,哪怕是到现在中国还有许多地方的民居以及东南亚一带的民居都还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