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04769

3.3 氮的循环(含解析)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5-1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6403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2019,科版,化学,学期,学年
  • cover
3.3 氮的循环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料的脱硫脱氮、NO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B.利用稀硝酸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是因为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C.BaSO4难溶于水和强酸,在医学上常用作钡餐 D.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防止食物受潮和氧化变质 2.下列关于氮及氮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或氧气反应 B.铵盐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 C.“雷雨发庄橡”属于自然固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3.下列过程(或现象)不包含氮的固定的是(  ) A.雷电作用 B.酸雨的形成示意图 C.人工合成氨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A.A B.B C.C D.D 4.在一定条件下,与氨气不可能发生反应的是(  ) A.H2O B.O2 C.CH3COOH D.NaOH 5.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有关说法中不正确是(  ) A.氮气分子很稳定 B.氨气易液化 C.尿素属于铵态氮肥 D.闪电实现了大气固氮 6.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液态a可用作制冷剂,g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B.工业上由a出发制备e的路线: C.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 D.将分别蘸有e、f浓溶液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可观察到白烟产生 7.氮的氧化物性质探究实验如下: 步骤1:在一支 的注射器中充入 无色气体 ,然后吸入 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如题图所示。振荡注射器,无明显现象。 步骤2: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少量 后夹上弹簧夹,气体变成红棕色。 步骤3:振荡注射器,气体又变为无色,溶液仍无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1说明 难溶于水 B.步骤2中红棕色气体是 C.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D.重复步骤2、步骤3多次,可使 充分转化 8.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收集氨。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 A.②处用湿润的棉花堵住试管口控制NH3外逸 B.②处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是否集满 C.不时移开酒精灯控制①处产生NH3的量 D.向③中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是否含氯 9.结合氮及其化合物“价一类”二维图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下列分析或预测正确的是(  ) A.N2O3、NO2、N2O5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三者均为酸性氧化物 B.HNO3、HNO2、NaNO3、NH3的水溶液均可以导电,四者均属于电解质 C.联氨(N2H4)可能被亚硝酸(HNO2)氧化生成氢叠氮酸HN3 D.硝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稀硝酸溶解Au、Ag、Cu 10.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中,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未变蓝 溶液中不含 B 向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溶液混合振荡、静置 下层无色,上层红色 还原性强于 C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D 将炽热的木炭加入浓硝酸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 浓硝酸与木炭反应产生 A.A B.B C.C D.D 11.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  ) A.NH3是10电子微粒 B.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产生的白烟 D.氨气是电解质,NH3 H2O是非电解质 12.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 B.该实验说明氨气可电离产生OH- C.该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O5属于酸性氧化物 B.蔗糖和铁都属于非电解质 C.CO2、SO2、NO2均为空气污染物 D.氧化钙常用在食品袋中做“去氧剂” 14.室温下,将充满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