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06467

3.《庖丁解牛》课件(共37张PPT)中职语文高一同步课件精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1-27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48515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同步,模块,基础,2023,高教
  • cover
(课件网) — 《庄子》 — 庖丁解牛 知人论世 初步感知 深入解读 主旨总结 目录 知人论世 关于庄子 无用之才也有大用之处 有一次,庄子跟弟子游玩,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没人伐。庄子问伐木的人:怎么没人砍这棵树,伐木者跟庄子说:“这棵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没什么价值。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做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做门窗,则脂液不干;庄子听后,笑了笑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 庄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是价值不一样而已。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关于庄子 天道观念:“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 自由思想: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提出“不滞于物”的观点。 辨证思想:具有朴素辨证法因素,认为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 平等思想: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重视事物天然的本性,尊重个性和差异。 游世思想:一方面继承了隐者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关于庄子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子的年龄略小,曾做过蒙邑的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内心深处则充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他认为做官扼杀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主张精神上逍遥自在,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 需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 主宰亦即人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kūn)九流,括囊百氏”。《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 共33篇 又称《南华经》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段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