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8264

2025届中职作文解读和素材积累:“忘我精神”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素材 查看:59次 大小:21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届,中职,作文,解读,素材,积累
  • cover
2025届中职作文解读和素材积累 “忘我精神” 材料分析+立意指导+标题范例+素材积累+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蜜蜂的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春蚕的奉献。奉献的品质,不仅在于“付出、给予”,更意味着“无私、忘我”。社会需要忘我精神。有这种精神的人,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都能舍己为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缺失这种精神的人,在需要担当之时,常常自私自利,逃避退缩,为人不齿。对此,你有怎样的见闻和思索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立意不要脱离材料意思;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任何与考生有关的真实信息;⑤用规范汉字写作。 《“奉献”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一、作文材料分析 1. 关键词解读: 奉献:这是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材料中通过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和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形象比喻,阐释了奉献的内涵,即付出、给予,并且突出其无私、忘我的特质。奉献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上的付出,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不考虑自身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的福祉中去。 社会需要:明确了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个人品质,而是社会运转、发展所必需的精神力量。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只关注自身利益,那么公共事业将无人问津,困难时刻将无人挺身而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将无从谈起。 忘我精神:是对奉献的进一步升华,它强调在奉献过程中超越自我意识,将个人的利益、安危、欲望等置于次要地位,甚至完全忘却,一心只为了实现更崇高的目标或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种精神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尤为可贵,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体现。 2. 关系分析: 奉献与社会的关系:奉献是社会的黏合剂和助推器,社会因为有了人们的奉献行为和奉献精神,才能不断地克服困难,实现发展和进步。例如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保障了公众的健康,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在教育领域,教师的默默奉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同时,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应该鼓励、倡导奉献精神,为奉献者提供支持和保障,让奉献的行为得到认可和尊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更多的人愿意去奉献。 有无忘我精神的对比关系:材料中通过对比有忘我精神的人和缺失这种精神的人在面对担当之时的不同表现,深刻地揭示了忘我精神的重要性和缺失这种精神的负面影响。有忘我精神的人在艰难面前展现出的高尚品格,如舍己为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等,与缺失这种精神的人自私自利、逃避退缩、为人不齿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评判,更是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价值导向,即社会需要弘扬忘我精神,摒弃自私自利的行为,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氛围。 二、立意指导 1. 从奉献者的角度立意: 赞美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如“小巷总理”的基层奉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奉献精神对他们自身以及周围人的影响,阐述奉献如何成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突出奉献精神带来的心灵满足和人生意义。 探讨奉献者所具备的品质和素养,如坚韧、善良、责任感等,通过具体事例分析这些品质如何支撑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奉献,以及这些品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些品质,以更好地践行奉献精神。 2. 从社会与奉献的关系立意: 分析社会对奉献精神的需求以及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奉献精神生长的社会环境,例如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弘扬正能量的社会舆论导向等,强调社会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