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10970

4.1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12-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365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九年级,化学,教版,学年,2023-2024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猜谜 空气 1.能说出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2.能说出实验室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和误差产生原因。 科学史话·空气成分发现史  1772年卢瑟福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磷,除去寻常空气中可助燃和可供动物呼吸的气体,对剩下的气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气体不被碱液吸收,不能维持生命和具有可以灭火的性质,因此他把这种气体叫做“浊气”或“毒气”。 科学史话·空气成分发现史 1774年普利斯特里利用一个直径为一英尺的聚光镜来加热各种物质,他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发现蜡烛在这种气体中以极强的火焰燃烧。可以说,普利斯特里发现了氧。遗憾的是他和卢瑟福等人都坚信当时的“燃素说”,从而错误地认为:这种气体不含燃素,但是有特别强的吸收燃素的能力,因而能够助燃,当时他把氧气称之为“脱燃素空气”,把氮气称之为“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虽然都独立地发现并制得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未能理解氧气的实质。 科学史话·空气成分发现史 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 拉瓦锡研究空气装置图 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了普利斯特的实验,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火炉 曲颈甑 玻璃钟罩 汞槽 液态汞 科学史话·空气成分发现史 1783年,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 科学史话·空气成分发现史 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电火花和红热的铜除去空气中氧气和氮气,但始终残余有1%的气体不进行反应,当时就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气体,但这种见解却没有受到化学家们应有的重视。 百余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于1892年发现从含氮的化合物中制得氮气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的密度存在微小的差异,所以他怀疑空气中的氮气中一定含有尚未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他与英国化学家拉姆齐合作,仔细除去CO2、H2O、N2和O2,用分光镜观察残余气体的光谱线,终于发现空气中还存在着另一种气体。经过多方面试验断定它是一种极不活泼的新元素,定名为氩,是“不活动”的意思。 在以后的几年里,拉姆齐又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和光谱法陆续发现了氪、氖、氩、氙。 1.空气的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氩气(约0.934%) 二氧化碳(约0.034%) 其他气体(约0.002%)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思路: 用药品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氧气,减少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实验原理: 铜受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密闭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少,从而测出实验后装置内减少气体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铜+氧气 氧化铜 △ 仪器用品: 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只)、橡皮塞(带玻璃导管及不带玻璃导管各2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将一只硬质玻璃管注满水(两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后打开上端橡皮塞,然后将水倒入量筒中,记录体积。 2.在另一支干燥的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另一端密封连接。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4.停止加热后,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待注射器活塞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