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24807

6.1《记念刘和珍君》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469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6.1《记念刘和珍君》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高三十五①书记 杜甫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②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③,且得慰蹉跎。 【注】 ①高三十五,高适,在族中同辈排第三十五。②主将,哥舒翰。高适在天宝十一年(752)秋冬之际,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③朱绂(fú),指做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高适的年龄和创作,一“老”一“新”,体现了高适的老有所为。 B.诗歌颈联中的“才子”写高适文物兼备的才华,“凯歌”指杜甫写作此诗以示祝贺。 C.诗的尾联写诗人听闻高适已经做官,感到欣慰,“蹉跎”与首联的“老”相对应。 D.诗作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对事实的追记和感慨,又有对所想象场景的描述。 2.诗的颔联写到“美名”和“佳句”,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作文 3.下面是某网友摘录的网易论坛上一些网友在读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后发的帖子。如今,我们也学了这篇课文,请你在后面跟个帖吧。(200字左右。内容切题,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请勿用网络语言) 网友1:历史在不断重复,只是鲁迅先生再也不可重现了。先生即使没有其他建树,只凭此一篇文章也可传世不朽,因为文章里有人性的光辉与尊严,有爱的沉痛和恨的切骨,而这些是某些知识分子所缺少的。 网友2:时隔20年,重读《记念刘和珍君》,仍心灵震撼。为刘和珍泣,为鲁迅叹,苟活在血色中的我们要更奋然而前行! 网友3:这位伟大的女性是为中国而死,为你我而死的,有心的国人会永远记得她的英名———刘和珍。 网友4:我在高中时,知道了刘和珍,为她的事迹所感动。她是一个为了中国、为了中国人而英勇就义的英雄,向她致敬,给她献花!深深鞠躬,向她学习! 跟帖: 三、文言小题 4.下面古诗词句子都涉及中国传统节日,请依此写出传统节日名称。 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③火树银花璀璨处,呼朋打谜胜登瀛。 ④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传统节日名称:① ② ③ ④ 四、小阅读 5.《记念刘和珍君》以讽刺的口吻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为了忘却的记念》则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两处的“忘却”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请简要分析文中柔石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把柔石比作方孝孺的用意。 7.《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三处用典,其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地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 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摘编自石评梅《痛哭和珍》) 作者眼中的刘和珍与鲁迅笔下的刘和珍的形象特点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