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3492

语文九年级上长春版5.18《孔子世家赞》课件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3692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语文,九年级,长春,5.18,孔子世家赞,课件
  • cover
课件16张PPT。孔子 世家赞司 马 迁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①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所对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赞,文体名。本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的赞,是作者对孔子的评论。 ②太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 ④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 ⑤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⑥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 ⑦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④乡:通“向”。 ⑤适:往。 ⑥礼器:祭祀用的器具。 ⑦诸生:许多儒生。 ⑧以时:按时。 ⑨习:演习,学习。 ⑩祗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有的版本作“低回”。 司马迁读孔子著作之际,在内心深处极为敬佩这位古代的圣人。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人仰慕。来到孔子故居之后,他对孔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向往之情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见到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见到这些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以后,好像孔子的形象就在自己的眼前。司马迁在孔子故居还见到许多儒生按时在他家中演习礼仪,儒生的习礼是那样的虔诚,可见孔子的思想有着巨大的精神魅力。此情此景,司马迁被强烈地吸引了,以至不愿离开圣人的故居。 此文乃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将相,但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来处理历史人物,他把孔子当做古代的圣人来看待。这说明司马迁颇具远见与卓识。   在写作手段方面,此文为虚实结合。开篇引用《诗经》的话,抒发作者的感慨,乃是凭虚而起。中间部分叙写在孔子故居的所见与感受。结尾部分用“可谓至圣矣”来做结论。令人信服!  文中“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是太史公对孔子对后人的影响的高度评价。评价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是司马迁为孔子传记所写的评论。必须指出的是,司马迁在世时所接触的儒学,不说是原汁原味,最少也并无绝对化甚至是神化的包装,战国到西汉时期,虽然也有不少如公羊高、谷梁赤类的讲师,其家学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在一些方面有所偏颇,但是总还存在争鸣。不像宋代以后,朱熹、二程成了别无分号的真传。所以司马迁的评价,应该还没有受到专制的桎梏,是以其学术价值为基础的。司马迁在文中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赞誉孔子的品德言行:以巍峨的山峰比喻孔子道德的崇高,以宽阔坦荡的大道,比喻孔子行为的光明正大,以至被从古至今的人们所景仰、学习。 这是《史记·孔子世家》的最后一段,也即司马迁的评论。如《项羽本纪赞》时已经说过,二吴所加的这类标题,无论从内容和语法上看,都是不甚适当的。抛开让人误解为赞誉这篇文章不说,就是赞誉主人公,也应该因人而异,如对于孔子好像无可非议,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