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39341

第10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寒假分层作业(含解析)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2275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高二,解析
  • cover
【寒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 第10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一、中国古代城市化进程、影响和演变规律 进程 春秋战国时期 概况 城市发展第一个高峰 原因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 战争不断,使统治者加强了城市建设 宋元时期 概况 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坊市制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明清时期 概况 城市化大大加强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表现 大量工商业市镇出现 影响 社会阶层 市民阶层壮大 思想 明清时期出现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 文化 市民文化普及 经济 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演变规律 城市功能 唐朝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商业活动 宋代以前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控制较严,坊市分开,严格管理;宋以后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数量规模 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地区分布 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城市地位 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四个阶段 1.阶段一: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人口高度集聚。 2.阶段二:郊区城市化阶段 郊区城市化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工业、零售业等外迁。 3.阶段三:逆城市化阶段 (1)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时,城市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人口出现净减少。 (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建立在城乡差别趋于消失,城乡逐渐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 4.阶段四:再城市化阶段 中心城区经济复兴,人口重新实现内迁,市中心人口重新回升。 1.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 A.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 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 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 D.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2.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补充。直到唐代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实际需要 B.非首都功能疏散承载作用强化 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 3.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 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4.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 C.清代北方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D.北方集市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