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标准 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内容分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起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作用巨大。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随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不断扩大,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了解特区位置和对外开放的过程。 史料实证:借助地图、文字史料,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与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家国情怀:了解经济特区建设历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感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改革开放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教师活动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2)学生活动 国内原因:经济落后,闭关自守教训。 国际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 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一: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 材料1:除投资规模在一 -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2:第十三条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学生活动 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②允许外国企业、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 ③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教师活动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学生活动 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二: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海经济开放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学生活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教师活动 开放与改革的关系: 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范正伟《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开放是气质,改革是精神》 学生活动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课堂总结 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