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48424

2.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078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升华,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
  • cover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例举法、分析讨论法、当堂训练法等 【教学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碘锤、烧杯、锥形瓶、温度计、火柴、电磁炉、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情境创设 1、出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画面):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雾缭绕”,以渲染气氛。提出问题:那么白雾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已经学习了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四种物态变化,提出问题:那么还有其它的物态变化吗?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相互转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带着疑问和猜想进入到新课内容。 二、新授课 【实验探究】碘锤实验 活动1:把装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锤形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水浴法)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现象(加热前先观察碘锤,看看碘锤中碘的状态(颗粒状的固态碘);浸入热水中碘颗粒逐渐变成_____,但并没有变成_____态,而是直接变成了_____。) 活动2:把碘锤从热水中取出,把锤形玻璃泡浸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现象。(紫红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但并没变成_____态,而是直接变成了_____态的碘,附着在玻璃壁上。) 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板书) 上面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碘颗粒在热水中温度提升后发生了升华现象,而碘蒸气进入冷水温度降低后发生了凝华现象,说明了什么?物质升华和凝华时是否伴随吸放热的现象呢? 【实验探究】 用电磁炉同时加热初温相同、同样的两个锥形瓶,其中一个底部放些碘颗粒。用温度计显示在两个锥形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有碘的瓶内空气升温慢,说明什么? (注意控制电磁炉的温度,碘的熔点是113.5℃) 停止加热,继续同时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发现什么?说明什么?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升华时要吸热,凝华时要放热。 (板书)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图片,判断是升华还是凝华,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进程,分析现象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①玻璃窗上的“冰花”,为什么只有冬天才看到?是在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 冰箱冷冻室中的霜; 雾凇 ②用久了的灯丝变细;空气固体清新剂变少;冬季雪人未熔化变小 (2)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并讨论对错。 雪; 冬天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 在低于0℃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为什么?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球(卫生球)越来越小 【介绍干冰及其应用】 干冰升华吸热在生活和生产、医疗中的应用,干冰的降温制冷作用。 食品保鲜和医疗应用“冷冻疗法”。 2、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的原理?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小视频) (可以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并在课上交流讨论。)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校本作业】 <基础知识> 1.物质由   直接变为   叫作升华,升华要   热。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有:①            ; ② _____③       等. 2.物质由    直接变为    叫作凝华,凝华要   热。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 有:①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