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48781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0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8833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学期
  • cover
2023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自主评估训练(三) 九年级化学(R)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 Na-23 O-16 H-1 C-12 Cl-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沉降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2.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 C.加快开发清洁能源 D.大量焚烧秸秆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 B.倾倒液体 C.导管连接 D.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5.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6.下列物质均可用于杀菌消毒,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 B.ClO2 C.NaClO D.C2H5OH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8.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氧化铜表现出还原性 B.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D.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9.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采用液氧和煤油作为推进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将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间隔减小 C.该推进剂中液氧作为助燃剂 D.该推进剂中煤油作为燃料 10.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既用到CO2的物理性质,又用了其化学性质 B.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互相转化 C.C60单质由分子构成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11.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 A.8:11 B.2:11 C.16:11 D.16:9 12.苯甲酸钠(共化学式为C7H5O2Na)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有防止食品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但是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下列关于苯甲酸钠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g B.苯甲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苯甲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 D.苯甲酸钠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实验①—电解水实验 B.实验②—向MnO2固体粉末中不断加入H2O2溶液 C.实验③—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实验④—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 14.下列化学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