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53340

8.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同步练习 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5392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改版,解析,上册,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
  • cover
8.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气体 B.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木炭还原氧化铜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2.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30g B.50g C.100g D.150g 3.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措施得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试验 C.生煤炉的房间,放一盆水防煤气中毒 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并开窗通风 4.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A.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小木条 B.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C.水和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D.空气和氧———带火星的小木条 5.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有毒,冬季用燃煤取暖时在煤炉旁边放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分子结构不同 D.二氧化碳无毒,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多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影响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探究CO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C.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7.碳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元素。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CO2具有酸性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变 8.某兴趣小组要测定本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 B.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 C.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 D.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大 9.对下图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甲:条形磁铁周围铁屑分布规则,说明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B.乙: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丙:测电笔接触插孔氖管发光,说明该插孔一定接了零线 D.丁:镁条燃烧前后质量不相等,说明镁条燃烧实验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0.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C.CO能将氧化铜和氧化铁还原,CO具有氧化性 D.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故CO2可以灭火 二、判断题 11.将两只鲜活的昆虫分别放进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瓶中一会儿会死亡,是因为二者都是有毒气体( ) 1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能燃烧( ) 1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制碳酸饮料( ) 14.我们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 15.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可以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三、科学探究题 16.对“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哪一个先熄灭?”这一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一起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小明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猜想Ⅱ:小光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实验探究】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结果都熄灭了。 【实验反思】(1)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是因为 。 (2)本实验条件下,小明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