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59809

人教版五下2.4《3的倍数的特征》(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38573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五下,3的倍数的特征,课件,教案,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因数与倍数》 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新课标关于本单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 内容要求: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偶数、质数(或素数)和合数。 学业要求: 能找出2、3、5的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质数和合数。 教学提示: 数的认识教学要引导学生根据数的意义,用举例、计算、归纳等方法,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形成推理意识。 本单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 课标解读: “因数与倍数”是小学五年级的内容,但整数、自然数的概念贯穿小学阶段的始终。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能在100以内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数的所有倍数,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质数和合数,能判断两个数和的奇偶性。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要掌握的规律,为以后公因数、公倍数、通分、约分的学习做准备。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涉及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是小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公因数、公倍数,特别是约分和通分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不仅能丰富学生有关整数的知识,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单元学习前后内容联系: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不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而且已经具备了大量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同时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但还不能灵活地、有序地思考,不能用自己地语言表述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2.掌握2、3、5倍数的特点,能准确判断2、3、5的倍数,促进数感的发展。 3.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 4.知道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 5.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能准确判断奇数、偶数,以及和的奇偶性。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掌握2、3、5倍数的特征,掌握两数和的奇偶性。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因数与倍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 (一)用归纳法呈现概念。 本单元概念较多,而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例: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建立,首先观察9个算式,找出异同,抽象出“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种。由整除的本质过渡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又如:指数与合数,首先观察20以内数的因数,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抽象出有两个因数的为质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为合数。这些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概括总结能力都很有益。 (二)注重概念间关系的梳理。 本单元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其概念比较困难。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很注重概念间关系的梳理。例如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