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73465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课件(共14张PPT)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9418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九年级,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14张,课件,语文
  • cover
(课件网) 选自《 》卷一。 太常引, 。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词牌名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一、熟读课文,疏通诗意 【注释】 ①héng( )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②斫( )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传说月中有桂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 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斫, 。 ③金波: 。 ④被: 。 ⑤婆娑: 。 姮 pó suō zhuó 砍 月光 覆盖 枝叶扶疏的样子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 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向人间 的清辉更多。 【参考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飞镜又被 重磨。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 负我,怎么办呢? 熟读并尝试背诵。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为赠友 之作。此前,为了收复失地,词人曾多次上书,但苟安的 朝廷未予理睬。他十分痛心,在与友人饮酒赏月时写下本 词,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背景链接】 二、品读鉴赏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 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 道是,清光更多。 上片: 下片: 对月抒怀 托物言志 暗示 ,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用“ ”写月色,新奇形象,充满动感。 比喻 巧用 ,寄托理想与情怀。最后的发问表现了词人 的苦闷。 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时光流逝 月亮 飞镜 金波 2.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神话 功业无成、白发日增 巧用 ,寄托理想与情怀。词人想象自己 , 斫去桂树以让 ,大胆夸张。 想象、象征 桂婆娑 (黑暗) 清光 (光明) ①南宋的投降势力 ②金人的侵略势力 ①祖国的统一 ②百姓的安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神话 飞赴月宫 【手法】 更多清光照满人间 这是一首即席寄兴之作。月到中秋,仿佛一面刚刚磨过 的铜镜。月轮转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白发不请自来,词 人忍不住问月中嫦娥:这不是欺负人,又是什么?面对良辰 美景,词人可能想到了沦陷的北国。他要乘风飞去,到万里 高空去看一看魂牵梦绕的山河。月中的桂树虽然婀娜婆娑, 却遮蔽了月光。杜甫早就说过要是砍掉它,人间的清辉应该 更多。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不正像这月中桂树吗?词 人在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问月的情趣与隐喻 的含意融为一体,耐人寻味。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作丰富 的想象力,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这首词 ,以中秋夜的 为支点,抒发了 的苦闷,表达了反对 、立 志收复 的政治理想和坚定信念。 【主旨归纳】 借景抒情 明月 岁月流逝、功业无成 妥协投降 中原失土 三、巩固拓展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 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还人间清辉的句子 是: 。 2.词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 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 ? 3.词中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 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 。  4.词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 【理解型默写】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被白发,欺人奈何 四、课后达标 1.背诵并默写《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